喵~
o(=·ω·=)m
听说好文跟好音乐更配哟
今天的音乐特别好听哦
如果您有想听的歌曲
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哈
新生儿和婴幼儿经鼻、口腔吸痰
一、概述经鼻、口腔吸痰是指利用负压吸引原理,连接吸痰管经鼻、口腔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常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与排痰者。小儿鼻腔相对短小,鼻道狭窄,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感染时易出现黏膜肿胀和分泌物阻塞。吸痰时必须根据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及负压值,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造成黏膜损伤。颅底骨折的患儿应避免从鼻腔吸痰,以免引起颅内感染。除抢救外,进食1小时内避免吸痰,防止误吸。
二、操作实践1.评估(1)吸痰装置的选择:
1)医院设置中心负压装置,负压管道连接到各病房床单位。使用时需安装墙壁式吸引装置,连接吸引器连接管及一次性吸痰管,开启开关,即可吸痰,十分便利。
2)电动吸引器由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负压表、安全瓶、储液瓶组成(图15-2)。安全瓶和储液瓶可储液ml,瓶塞上有两个玻璃管,并通过橡胶管相互连接。接通电源后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瓶内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不断循环转动,使瓶内产生负压,使用时连接吸引器连接管及一次性吸痰管将痰液吸出。
(2)吸痰管的选择:
1)用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通畅呼吸。根据患儿年龄选用粗细、长短、质地适宜型号的吸痰管。
2)用于气道痰培养标本采集。根据患儿年龄选用型号适宜的一次性使用吸痰管(配痰液收集器)。
3)吸痰管型号选择:新生儿6~8号;婴幼儿8~10号;儿童10~14号。
2.操作前护理(1)核对患儿信息,评估患儿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情况、咳痰能力、痰液黏稠度、量、部位、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询问患儿进食时间。
(2)向患儿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3)评估操作环境,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
(4)操作者衣帽整洁,洗净双手,戴口罩。
(5)用物准备:
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备型号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吸引器连接管、生理盐水10ml若干支、无菌手套、无菌纱布、治疗巾、弯盘、处置卡、听诊器、手电筒,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
2)治疗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
3)其他:电动吸引器或墙壁式吸引装置、洗手液、接线板。
3.操作中护理(1)再次核对患儿信息。
(2)吸引器连接管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接通电源,开启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根据患儿的年龄调节负压,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吸痰管。吸引器负压值的选择:新生儿负压为8~13.3kPa;婴幼儿负压为13.3~20kPa;儿童负压为16.6~26.6kPa。
(3)患儿取舒适体位,头偏向操作者一侧。
(4)检查患儿口鼻腔情况,听诊呼吸音,确定肺部有无痰液及痰液分布部位。
(5)打开生理盐水备用。
(6)铺治疗巾。
(7)检查一次性吸痰管有效期及密封程度,撕开外包装,保留吸痰管外包装,与吸引器的连接管相连。
(8)戴手套,去除吸痰管外包装,用戴手套的手握住吸痰管,测量鼻尖与耳垂之间的距离,以确定吸引管插入气道内的长度,鼻、口腔吸痰插入的深度一般为鼻尖到耳垂的2/3。
(9)将吸痰管前端浸入生理盐水中试吸,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润滑吸痰管前端。
(10)将吸痰管插入外鼻孔,向上用力直到吸痰管通过鼻中隔,然后向下插入咽后壁,用拇指压住吸痰管孔一边旋转一边回抽进行吸痰。
(11)同法在另一个鼻腔重复(9)、(10)步骤。
(12)最后吸引口腔,昏迷患儿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
(13)每次吸痰后,应抽吸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内痰液,以免阻塞。
(14)吸引完毕,脱去手套并包裹吸痰管放入医疗垃圾桶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连接管直到清洁。
4.操作后护理(1)关闭吸引器,用无菌纱布擦拭患儿口鼻部。
(2)洗手,听诊呼吸音。
(3)整理用物,安置患儿,给予舒适体位。
(4)洗手,摘口罩。
(5)记录。
三、注意事项1.操作前(1)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检查导管是否老化、裂缝,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连接是否正确。
(2)正确评估患儿情况,按需吸痰。患儿痰液黏稠时,吸痰前可配合雾化吸入或压缩喷雾后叩背、体位引流等来提高吸痰效果。
(3)根据患儿年龄选择粗细、长短、质地适宜的吸痰管。
(4)空腹状态下进行吸痰,进食1小时内避免吸痰,防止误吸。
(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
2.操作中(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吸痰管应一次性使用。
(2)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以免造成缺氧,婴儿为5秒,年长儿15秒。
(3)吸痰动作轻稳,螺旋式向上提,防止固定一处吸引而损伤鼻腔黏膜。
(4)避免戴手套的手接触其他物品,保持手套清洁。
(5)在每次吸引过程中至少要停顿30秒,以便于患儿重新吸入氧气和恢复,不要反复无间断的抽吸。
(6)吸痰同时要观察患儿的通气功能是否改善,吸出物的性质、量及颜色。若患儿呼吸、面色、唇色有改变,应立即停止吸痰。
3.操作后(1)吸痰后产生的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按废弃物分类处理。
(2)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宜过久,储液瓶、连接管每天更换一次,储液瓶内放少量基础消毒液,基础消毒液为含有效氯mg/L的消毒液ml,使吸出液体不致黏附于瓶底,便于清洗消毒。储液瓶内液体达2/3满时,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过多吸入马达内损坏仪器。
(3)吸痰后准确记录吸出痰液量、性质和呼吸音等情况。
经节选改编自《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
欲了解详细内容请购买正版图书
《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
现已面市!
最实用的婴幼儿护理操作
一书在手,掌握婴儿护理实用技能
本书简介
内容权威实用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历时三年,组织了全国范围内医院医院儿科的知名儿科护理专家,遴选出28项临床常见的婴幼儿护理操作,编纂了《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一书。本书的28项内容,囊括了新生儿喂奶、沐浴、脐部护理、脐静脉插管、输液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心肺复苏等临床常见操作,从基础的日常护理操作、输液治疗工作到婴幼儿意外状态的应对及抢救操作等一应俱全。本书的每医院编写、医院验证并提出修改意见,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验证了操作可行性,对婴幼儿临床护理操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在全国进行推广。
《婴幼儿护理操作指南》实拍↓↓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购买本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