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州港集团
港口是沿海城市的核心战略资源,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机遇中尤为凸显。温州港位于海西区、长三角和台湾海峡的交汇点,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竞争加剧,近年来温州港的区域性枢纽作用和地位在不断弱化,与浙南闽北赣东等腹地的经济互动和货物流通不够密切,临港产业发展落后。随着温州港集团正式并入浙江省海港集团,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全省港口大整合,加快港口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物流配套建设,扩大温州港对浙西南、赣东、闽北等地区辐射面,把温州港打造百万标箱亿吨区域性大型枢纽港。
一、温州港现状
(一)温州港概况
温州港地处浙江南部、东南沿海黄金海岸线中部,是我国沿海25个主要港口之一和国家重要枢纽港。通过港口资源整合和功能布局的调整,加快乐清湾、状元岙两大核心港区的开发建设,改造提升瓯江港区,投资建设苍南、平阳、瑞安等辅助港区,温州港逐步形成“一港七区”的总体发展格局。年,温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万吨,同比增长4.6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60.09万标箱。
图-年温州港货物吞吐量单位:万吨
(二)温州港集团概况
温州港集团有限公司于年9月正式并入浙江省海港集团,是浙南、赣东、闽北地区最大的港口企业和温州港口建设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已经建成及开工在建的生产性泊位共2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19个,5万吨级及以上吨级泊位8个。主要负责乐清湾、状元岙、瓯江等港区的公共码头及其配套物流业务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包括乐清湾港区A区一期、状元岙港区一期、瓯江港区(包括七里作业区、龙湾作业区、白楼下作业区、灵昆作业区、市区老港区等);业务涉及港口资源投资建设开发与货物装卸、仓储、运输、代理、理货、拖轮助泊、引航、贸易等综合物流服务,以及城市建筑泥浆与渣土消纳等业务。
年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55万吨,同比增长7.48%;其中集装箱吞吐量60.0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93%;现已开通至台湾、东南亚的近洋集装箱航线,外贸集装箱通过到宁波、上海港的内支线以及台湾各个港口运输至世界各地;内贸集装箱航线可达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及长江、珠江流域;年开通了国际邮轮航线。
根据《浙江省海洋港口“十三五”发展规划》《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温州港集团力争到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万标箱,货物吞吐量达到万吨,实现“过百万”“过亿吨”和扭亏为盈目标,打造浙江海港坚强南翼。
图-年温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单位:万吨
二、温州港腹地分布及产业布局
近几年,伴随着温州及周边城市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各类产品对物流降成本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港口物流相比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有着先天的成本优势。温州港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地区的主要辐射港,对腹地产业及各类产品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港口的发展与腹地经济产业的紧密关系度与日俱增。
(一)直接经济腹地
温州市:温州地处长三角和海峡西岸两大经济区的交汇区域,是浙江省第三大经济中心,也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年温州全市生产总值为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亿元,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温州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为辅的工业主体格局。民营经济逐步形成地区集聚优势,并建成中国鞋都、皮都、纽扣之都、眼镜生产基地等多个国字号生产基地,部分地区行业具有较强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金华市:位于浙江中部,处于上海、杭州大都市经济技术向西南地区辐射的必经之地,也是宁波、温州等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向内陆腹地推进的过渡地区。金华的地区产业以杭金衢、甬金、金丽温、诸永高速公路与浙赣、金温铁路等交通干道为轴线展开产业布局,形成了三大产业带,主要产业包括汽车、装备制造、五金制造、小商品、电子信息、能源电力等。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南接福建,西邻江西,北连安徽,是四省边际中心城市,衢州产业以氟硅产品、五金、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其中尤以衢化集团为该地代表企业,是我国最大的氟化工生产基地。
丽水市: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近年来大力发展农产品及区域特色制造产业,主要产业包括竹木制品、香菇、木耳养殖、铅笔、青瓷制造等产业,目前已逐步发展成为浙南地区重要产业基地。
(二)间接经济腹地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当前主要产业包括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行业。地区代表企业有江西铜业、新余钢铁、江铃集团、九江石化、萍乡钢铁、昌河集团等。
三、温州港集聚货源能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分析
(一)港口吸纳集聚货源的发展变化情况
1.港口生产明显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温州港集团港口货物吞吐量由年的万吨发展至年的万吨,年均增长16.15%;集装箱由年的41.2万标箱增加至年的60.09万标箱,年均增长7.84%。温州港集团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比例由年的25%提高至年的38%。
表1温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情况
图3—年温州港集团主要货种吞吐量变化情况
图4-年温州港集团货物吞吐量占比变化情况
2.优化航线布局,航班覆盖增加
外贸集装箱方面,近年来温州至台湾的近洋线增加到每周三班,其中宁波远洋每周一班,上海海华每周两班,通过引入山东海丰公司(每周一班)的外贸线,开设了至东南亚各港的直达航线。此外,依靠温甬外贸内支线,宁波远洋及三家支线增开至每周10班的支线,上海海华开设了每周1班的温沪外贸内支线。内贸集装箱方面,从温州港向国内各沿海口岸延伸的集装箱航线,目前已覆盖珠三角、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渤海湾、北部湾及海南岛等地区,运输网络健全,每月约有90次航班的集装箱货物进出,逐步形成了营口、广州、福州、珠海、青岛为主的南北航线布局。
3.腹地市场逐渐延伸,货源种类增多
与腹地客户形成了业务战略联盟,打开了义乌、海宁、赣东、福建可门等市场,开发了福建可门港至温州港煤炭中转业务;引入了外贸大宗铁矿砂、浙西叶腊石、散装工业盐等新货种,以煤炭、铁矿为主的浙西、赣东货源市场开拓发展良好;集装箱引入了橡胶、进口水果、纸筒、轻烧粉、淀粉、粮食、汽车、纸浆等新货源。
4.综合物流开始启动,服务功能增强
推动“水水中转、海铁联运”稳定运行,深入开发瓯江航线,实现江海联运,提升海铁联运货量稳步增长。有序推进集装箱“散改集、杂改集”业务,开展煤炭装箱、零担货拼箱、场内拆装箱等综合物流业务,温州港逐渐由单一装卸功能向加工、贸易等综合物流发展。
5.大型船舶到港增加,作业效率提高
到港船舶逐渐大型化,船舶引航助泊、码头靠泊接卸、港口集疏运和货源储备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与金温铁路的战略合作,煤炭装卸创下3.4万吨/天的纪录,铁矿砂火车疏运效率提高至3万吨/天;月度桥吊装卸平均效率提高至23自然箱/小时。
6.口岸功能日益完善,通关效率提升
状元岙港区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进口水果、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获批,启动了乐清湾港区扩大开放报批;温州海关在全国率先推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服务,将状元岙口岸服务延伸到杭州关区内陆,出口实现船舶离港当日退税;建成状元岙港区制样室,为温州港进出口铁矿、煤炭等散货样品的制、检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边检实现随到随检,海事实行到港船舶电子申报,口岸服务质量和通关效率明显提高。
(二)影响温州港吸纳集聚货源能力变化原因分析
1.港口体制重大变革
温州港集团于年9月正式整合并入省海港集团,全省“港口一体化”对温州港的发展给予了较大的业务支持。省海港集团将温州港作为重要节点纳入宁波舟山港的业务网络,协助开辟新航线,开拓新业务,使得温州港吸纳集聚周边城市货源能力有所提升。
2.周边城市经济发展
近几年,周边城市经济发展迅速,温州港借助腹地经济的发展趋势,细分各地产业布局,深入挖掘各行业产品,将一定量的货源吸引到港区水路物流方式上来,稳步实现了温州港货源的跨区域拓展。
3.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通过对港区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尤其是加快对乐清湾、状元岙两大核心港区的开发,使温州港货物通过能力不断增加,为不断吸收腹地货源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当前温州港已形成以公路、铁路、内河航道运输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口岸综合集疏运体系,状元岙港区疏港公路国道已于年2月正式通车;连接龙湾港区的金温铁路支线通过铁路西站向周边地区进行辐射;在建的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预计年下半年建成通车,对温州港的乐清湾、状元岙、七里港区吸收腹地货源均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4.合理有效的揽货措施
为了提高市场有效揽货力度,温州港针对各区域产业特点及产品结构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各项举措,深耕货源市场,挖掘市场潜力,实现了温州港对腹地货源的有效吸纳集聚与稳步增量。
一是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做好本地市场和腹地市场两手抓,除调研货主码头及温州市煤炭交易市场外,辗转衢州、丽水、金华、武义等地,集中精力对各地区的热电厂、水泥厂、贸易公司、场站等进行走访和市场调查,筛选市场信息,明确目标客户,深入挖掘煤炭、水泥等物资的市场需求,成功实现大宗黄沙中转新业务落地;坚持开发集装箱市场不放松,对接各船公司拓展外贸进口重箱业务、争取出口“弃陆走水”业务,推进内贸箱货源“路改水”“散改集”,新开发内贸集装箱化肥进口、块煤、带钢、汽车装箱业务等。
二是拓宽市场开发渠道。成功引导散货客户改变以往的物流方式,变“水公联运”为“水铁运输”,帮助客户节约物流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并以此为突破口,将传统浙西市场扩展到浙中、浙东地区,浙中地区煤炭客户水铁联运业务逐步稳定,并有效延伸了物流链,拓展了业务空间,保障了市场开发成效;尝试运行乐清湾、状元岙、龙湾港区至鳌江、飞云江、青田等地区的“水水中转”,乐清湾至苍南“水水中转”煤炭运输启动;与日照钢材客户的业务合作、至湛江港的钢材运输新航线开辟取得了新进展,带动了钢材类货物的吞吐量增长;尝试启动北方港口至温州港的杂货班轮运输,开设稳定温州-台州集装箱互驳中转业务。
三是促成航线增开满足市场需求。稳定现有东南亚外贸航线,紧盯台湾航线,宁波、上海内支线,引进代理,挖掘优势货源,进一步拓展腹地市场;进一步尝试开辟内贸新航线,在现有船公司的航线布局上挖潜力补空白,集中精力接洽中谷海运、安通海运、合德物流、信风等船公司,继续扩大内贸航线的辐射范围,扩充服务产品。
四、提升温州港在浙南闽北赣东地区辐射力的建议
(一)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配套
1.温州港深水航道。随着船舶大型化趋势以及温州港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业务的发展,温州港深水航道改善需求迫切。
(1)温州港西航道10万吨级全潮侯航道工程,被列入温州市“十三五”中期(即年)航道建设安排。主要包括进港外航道、状元岙港区内航道以及大小门岛港区航道三部分,建成后可贯通状元岙、大小门岛、乐清湾等三大核心港区,意义重大。目前状元岙港区进港航道浅点为12.4米,难以匹配航线发展需求,而市港航局仍无启动建设西航道的具体计划,建议尽快启动温州港西航道10万吨级全潮侯航道建设,确保年建成。
(2)乐清湾港区航道北延项目,按10万吨级散货船单向乘潮进港通航标准建设,兼顾15万吨级散货船减载进港的可能,直接关系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项目投产。建议加快乐清湾港区北延航道建设,与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年同步建成。
2.温州港口铁路网络。温州港是浙南参与浙西、闽北等地货源竞争的最佳港口,因此也面临福建宁德港、福州港的竞争。由于可门铁路支线年通车,衢宁铁路将于年通车,乐清湾铁路支线距离腹地运距的差距加上可门港、宁德港深水泊位的相对优势,极大地降低浙江港口的竞争力。鉴于目前全省港口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补齐温州港集疏运短板、加强浙南港口与内陆腹地间沟通联系,对提升港口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与省海港集团、丽水市政府共同争取省政府加快建设丽水至松阳的铁路货运连接线(64公里长),利用衢宁铁路松阳-衢州段,把金温铁路和衢宁铁路松阳-衢州段连接起来。此段连接线建成后温州乐清湾港区至衢州、江西贵溪的铁路运输距离将缩短至公里和公里,运程减少82公里,将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既巩固浙江港口原有货源腹地,还可提升对闽北港口腹地辐射竞争力。
3.乐清湾港区集疏运通道。乐清湾港区A区一期工程于年底建成投产,目前,其进出港道路集疏运能力越发不能满足港口货物快速增长的需要,尤其是连接疏港大道、国道、甬台温高速蒲岐出口的连接线工程至今尚未建成,造成港区大型货车需经过港区周边村庄才能上甬台温高速,对当地村民影响较大,延缓了港口快速发展。建议加快国道、港区疏港大道连接线、与甬台温高速口连接线等道路建设。
(二)切实改善港口营商环境
1.瓯江流域私营码头整治。温州市瓯江流域三区两市(县)私营码头布点多、吨位小,占据大量生产生活岸线。目前拥有港口经营许可(认可)证书的企业并属于货主码头的共有52家(不包括业主码头),其中吨以下共40家,占76.92%;-0吨共6家,占11.53%;吨共2家,占3.85%;吨共3家,占5.77%。私营码头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普遍存在超核定吨位靠泊、不规范作业、低价竞争等现象,比如地处永嘉县乌牛街道西湾村的温州市瓯江装卸有限公司证书核发为吨级泊位,却常态化超吨位靠泊,最大靠泊吨级船舶;地处瓯江口新区灵昆街道的温州市宏丰货运装卸有限公司证书核发为吨级泊位,却常态化超吨位靠泊,最大靠泊吨级船舶;地处瓯江口新区灵昆街道的温州海运有限公司灵昆多用途码头(现已租赁给私人经营),该码头证书核发为吨级泊位,水工结构00吨级,却靠泊17吨船舶。私营码头不规范经营与操作行为,不仅存在严重安全与环保隐患,而且扰乱港口市场经营秩序,影响公共码头企业健康发展。建议加大对瓯江流域私营码头运营的规范化整治力度,制定瓯江流域岸线资源保护和集约化利用的具体措施,营造公平竞争和健康有序的港口发展环境。
2.争取高速公路政策同省同策并优化本地相关政策。
(1)争取集卡进出温州港周边高速收费口享受全省统一的优惠政策待遇。温州港作为浙南主要港口,承担着辐射浙南、福建、江西等腹地区域,集聚腹地货源支持集装箱航线发展的任务。建议争取省政府给予省内、福建、江西等区域集卡进出温州港周边高速收费口也享受省内高速路网统一的优惠政策(即进出温州港周边高速公路收费口的集卡车辆,享受目前宁波、舟山指定收费站同样的政策),以提升对福州、宁德等福建港口群的竞争力。
(2)实行温州大桥集卡免费卡普惠。温州大桥是温州市区集卡进出七里港区和状元岙港区的必经通道,为支持温州市集装箱业务的发展,温州市政府于年给予辆集卡重箱通行的“大桥免费卡”待遇。但随着港口物流的发展,集卡车辆不断增多,目前新增的近辆集装箱卡车还未拥有“大桥免费卡”,造成集卡车队不公平竞争现象。建议给予所有集卡车辆以“温州大桥免费卡”的普惠待遇,以支持温州港口物流发展。
3.落实状元岙港区7号泊位货运资质。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集装箱专用泊位,其中7#泊位已于年完成交工验收。为了支持温州市邮轮经济发展,温州港集团同意以此泊位作为过渡提供邮轮靠泊和旅客上下船服务;同时交通运输部有关状元岙港区增加邮轮功能的批复函中,也明确可以利用既有码头,临时靠泊邮轮,但不改变货运规划功能。目前,温州市港航部门已核发了7#泊位客运许可,但未发放货运许可,此举对温州港集团经营工作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集装箱业务即将向状元岙港区集中,现有的8#、9#泊位不能满足集装箱作业需要。建议核发状元岙港区7#泊位货运经营许可证,在无邮轮靠泊时启用7#泊位用于货运作业。
(三)加大港口发展扶持力度
1.加快推进临港产业发展。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公路、港口以及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随着状元岙和乐清湾港口的建设发展,建议引导推进乐清湾、瓯江口、瓯飞等区域临港产业发展,支撑港口发展,实现港城良性互动。同时,随着温州港业务结构调整,港口业务将逐步向状元岙和乐清湾港区集中,要统筹规划并加快建设洞头片区和乐清湾港区物流园区。
2.加大港口物流扶持政策。目前,市政府用于扶持港口物流业务发展的专项补助每年确定为万元,并由温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考核,按考核结果兑现具体补助金额。为重点扶持温州港集装箱业务发展,促进温州经济发展,建议加大补助力度,科学合理设定考核标准,实行专项考核、专款专用。建议针对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项目出台相应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港区土地与海域出让摘牌优惠价,企业经营亏损期间减免相关税收或返还地方留成部分、按照生产需求同步配套口岸、供水、供电、通信、排污、消防等设施,加快岸线延期报批以及支持项目建设审批等。
3.延续“老港换新港”政策。多年来温州市政府实施的“老港换新港”政策,有力推动了温州港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的跨越发展。温州港集团实施港口业务结构调整后,龙湾港区和七里港区将适时退出货源功能并搬迁。根据“老港换新港”政策,在七里港区货运功能退出时,建议乐清市政府出台相应扶持政策将七里港区一期、二期累计占地亩予以开发。同时根据龙湾作业区和白楼下作业区货运功能退出时安置有关业务和人员的需要,建议落实瓯江口灵昆新港区1万吨级以上岸线并划拨相应陆域土地,用于建设公共码头服务中心城区生产生活。
决策科学
—总第期—
长按